English

百色农民迎来好日子

1999-12-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昆 通讯员 张米扬 我有话说

12月11日,是著名的百色起义70周年纪念日。日前,10位来自百色老区的农民在广西人民会堂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告诉记者家乡的巨大变化。

请听他们的诉说:有水喝了,路通了,用电不难了,砖瓦房盖起来了,最高兴的是,还村村通了广播电视,一句话:百色农民迎来了好日子。

他们中的一位叫苏其权,家住百色地区永常村。1990年11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曾到他家访贫问苦。那时,他一家住在四面透风的茅草房里,靠从石山缝里收获的极其有限的玉米度日,生活极度贫困。如今他家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家年总收入已超过2.5万元。今天,他可以高兴地向江总书记汇报了。

百色地区位于广西西部,是广西最大的地区。1929年12月,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但是由于历史地理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这里一直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以来,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极大地唤醒了老区人民的发展意识,长期封闭在大石山区的百色人克服了等靠要的旧观念,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向贫困宣战,将老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这里的群众来说,最主要的有“两难两缺”(饮水难、行路难、缺粮、缺钱)和居住条件恶劣,这同时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为迅速改变群众的生活面貌,百色地委、行署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机关单位包村、干部挂钩帮扶到户责任制,在全社会的支持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开展饮水工程、村级道路工程、村村通电工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茅草房改造以及改善办学条件等“六大工程”大会战,从而基本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实现了村村通电,村村通车,村村通广播电视。

扶贫与区域经济开发有机结合,根据全地区右江河谷、石山区、土山区不同气候、资源特点,百色初步建成蔗、果、菜、茶、经济林为主的支柱产业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使昔日的穷乡僻壤变得生机盎然。目前,全地区有甘蔗74.76万亩,八角99.53万亩,水果150万亩。

1987年,全国扶贫状元莫文珍率先组织16户83人,从原居住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尚兴村搬迁到那坡镇弄蕉坡,异地开发建新村。从此,异地安置开发,成为百色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扶贫攻坚的新路子,至今异地搬迁已达8.3万人。在田东县江山、平果县金沙、田林县潞城等地已先后兴建起6个移民开发区,完成征地54.7万亩,移民人均有土地13亩多,完成主导产业开发30.6万亩。

在抓好温饱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同时,百色加大素质工程建设力度。1998年,全地区投入教育资金共1.48亿元,新增中小学校舍14.5万平方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8%。十二个县(市)全部通过扫盲验收,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培训69.7万人次。

可以说,今日的百色已经找准了一条解决石山区贫困问题的成功路子。有这样一组数字:全地区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分别由1985年的232.49万人,下降到1998年的19.3万人,从而在1998年底提前两年实现“八七”扶贫攻坚目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